河南社会科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陈家沟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

    乔凤杰;贾亮;

    近年,陈家沟在对其无形资产的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较之少林武术而言,由于陈家沟开发的思路不清晰、对太极拳文化内涵阐释不够等,其无形资产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完善。开发陈家沟无形资产,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寻找适合自己的开发无形资产的道路;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市场策划和运作;突破单纯依靠政府的模式,实行自主融资;做好太极拳的文化阐释、文化符号塑造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2007年05期 No.9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77 ]
  • 太极拳拳学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基本意蕴

    杨祥全;张岩;

    太极拳因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而风行世界,因其显著的锻炼效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梳理太极拳拳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基本意蕴,对武术研究、传播、修习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太极拳的产生、命名以及"拳与道合"的分析可以看出,太极拳与《黄庭经》、《易经》有直接的关系,与道家、道教、儒家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考虑到中国文化的"互渗"、"三教合一"现象,可以说太极拳的理论渊源是整个的中国文化。

    2007年05期 No.9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5 ]
  • 和式太极拳述论

    洪浩;和有禄;

    和式太极拳是和兆元在继承陈清平拳架的基础上创造的"带理架"太极拳,历经数代传人的发展,已成为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不仅具有"理技相合"与"耍拳"的理论特色,而且体现着和顺中平、轻柔圆活的技术特点。通过对和式太极拳概貌的梳理,认为:《太极拳论》可能是武禹襄托名王宗岳而作,和式太极拳对太极拳理论的发展有积极的贡献。

    2007年05期 No.91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77 ]

哲学研究

  • 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的困局与突破:以合理性为视角”笔谈导论

    马雷;

    回顾百年来科学在我国的主要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科学技术及科学思想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作用明显,坚持发展科学技术,继续深化科学思想,应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和时代要求。但是,我们目前对于科学的认识还存在不当之处,如果不厘清科学的面目,正确认识科学在人类认知体系中的地位,合理评价科学对人类认知自然和社会的功能,必会影响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近段时间,关于对科学的反思日渐增多,这些反思有其可取之处,但有的则走向极端。在此一背景下,更准确地回答"科学究竟是什么",已是科学哲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刊组织本期笔谈的初衷。

    2007年05期 No.91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0 ]
  • “科学”和“技术”的源流

    李醒民;

    回顾百年来科学在我国的主要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科学技术及科学思想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作用明显,坚持发展科学技术,继续深化科学思想,应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和时代要求。但是,我们目前对于科学的认识还存在不当之处,如果不厘清科学的面目,正确认识科学在人类认知体系中的地位,合理评价科学对人类认知自然和社会的功能,必会影响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近段时间,关于对科学的反思日渐增多,这些反思有其可取之处,但有的则走向极端。在此一背景下,更准确地回答"科学究竟是什么",已是科学哲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刊组织本期笔谈的初衷。

    2007年05期 No.9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82 ]
  • 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兼论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

    林定夷;

    回顾百年来科学在我国的主要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科学技术及科学思想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作用明显,坚持发展科学技术,继续深化科学思想,应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和时代要求。但是,我们目前对于科学的认识还存在不当之处,如果不厘清科学的面目,正确认识科学在人类认知体系中的地位,合理评价科学对人类认知自然和社会的功能,必会影响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近段时间,关于对科学的反思日渐增多,这些反思有其可取之处,但有的则走向极端。在此一背景下,更准确地回答"科学究竟是什么",已是科学哲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刊组织本期笔谈的初衷。

    2007年05期 No.91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60 ]
  • 科学奖励模型与科学奖励中的社会因素问题

    王彦雨;马来平;

    回顾百年来科学在我国的主要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科学技术及科学思想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作用明显,坚持发展科学技术,继续深化科学思想,应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和时代要求。但是,我们目前对于科学的认识还存在不当之处,如果不厘清科学的面目,正确认识科学在人类认知体系中的地位,合理评价科学对人类认知自然和社会的功能,必会影响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近段时间,关于对科学的反思日渐增多,这些反思有其可取之处,但有的则走向极端。在此一背景下,更准确地回答"科学究竟是什么",已是科学哲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刊组织本期笔谈的初衷。

    2007年05期 No.91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7 ]
  • 知识的风暴——西欧社会15~17世纪知识的变迁

    吕乃基;

    回顾百年来科学在我国的主要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科学技术及科学思想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作用明显,坚持发展科学技术,继续深化科学思想,应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和时代要求。但是,我们目前对于科学的认识还存在不当之处,如果不厘清科学的面目,正确认识科学在人类认知体系中的地位,合理评价科学对人类认知自然和社会的功能,必会影响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近段时间,关于对科学的反思日渐增多,这些反思有其可取之处,但有的则走向极端。在此一背景下,更准确地回答"科学究竟是什么",已是科学哲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刊组织本期笔谈的初衷。

    2007年05期 No.9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非科学”、“反科学”与“伪科学”辨析

    王前;

    回顾百年来科学在我国的主要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科学技术及科学思想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作用明显,坚持发展科学技术,继续深化科学思想,应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和时代要求。但是,我们目前对于科学的认识还存在不当之处,如果不厘清科学的面目,正确认识科学在人类认知体系中的地位,合理评价科学对人类认知自然和社会的功能,必会影响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近段时间,关于对科学的反思日渐增多,这些反思有其可取之处,但有的则走向极端。在此一背景下,更准确地回答"科学究竟是什么",已是科学哲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刊组织本期笔谈的初衷。

    2007年05期 No.91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6 ]

逻辑学研究

  • 驳《再谈辩证逻辑》——再复诸葛殷同先生

    马佩;

    诸葛殷同先生在《再谈辩证逻辑》一文中又提出了几个新问题,这些问题牵涉形式逻辑必须用什么来指导、辩证逻辑要想真正成熟怎么办、什么是思维形式的本质、什么是辩证逻辑逻辑化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进一步真正认识辩证逻辑有一定的作用。

    2007年05期 No.9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4 ]
  • 论辩证逻辑的文化基础——兼论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逻辑现代化问题

    柳昌清;

    普通逻辑(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如果从时间角度看,是初等逻辑与高等逻辑的关系;如果从空间角度看,则西方人主要使用的是形式逻辑,而中国人则一直使用辩证逻辑。中国文化是辩证逻辑的文化基础。古代中国的辩证逻辑只能算"准逻辑",它具体表现为《易经》模式、"阴阳五行"模式、熟语模式、经典模式等思维模式,采用不严格的类比推理的方法。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借鉴西方形式逻辑的方法和标准,使辩证逻辑达到科学的、现代的水平。这应该成为我国逻辑学科研的主攻方向。

    2007年05期 No.9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5 ]
  • 辩证逻辑与逻辑辩证法

    王庆英;

    辩证逻辑学界应该统一对辩证逻辑研究对象的认识。在当代,随着逻辑学的发展,逻辑作为非意识形态、工具性的学科已经从哲学中分化出去,以研究辩证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为对象的辩证逻辑应是逻辑分支中的哲学逻辑,而以研究思维辩证法为对象的学科应称之为逻辑辩证法,它属于哲学分支中的逻辑哲学。

    2007年05期 No.9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4 ]
  • “穷尽可能”的逻辑真理观的认识价值

    张立娜;

    "穷尽可能"的逻辑真理观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这种认识价值表现在金岳霖对"思维三律"的研究中。同时,"穷尽可能"的逻辑真理观对金岳霖逻辑观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他的逻辑观能适用所有的承认强化的排中律和强化的矛盾律的系统。由此,在和其他的逻辑真理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穷尽可能"的逻辑真理观的优势所在。

    2007年05期 No.9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6 ]

经济学研究

  • 金融市场参与的决定和我国地区金融发展——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业安;陈姝;

    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我国地区之间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已有的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控制人均GDP这一变量的基础上,利用1997—2004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教育水平、信息发展程度和社会资本能够影响金融市场的参与水平,从而对地区金融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提高地区教育水平,推动信息产业的完善,加强社会互动,提高诚信水平,可以促进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2007年05期 No.91 46-50+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8 ]
  • 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所面临的挑战与政策空间

    冯兴元;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财政支持资金投入增量有限,不足以改变迄今为止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格局。许多政府官员把"建设"等同于"发展",使得新农村建设存在很大的隐患。本文总结了新农村建设的财政直接支持和税费改革带来的财政间接支持现状,分析了其中的诸多问题,从一般原则和具体操作角度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

    2007年05期 No.91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8 ]
  •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

    李琴英;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在支持农业发展上有所贡献。通过概括农业风险、农业保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脆弱的表现和原因,建议我国应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的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并探讨其具体对策。

    2007年05期 No.91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08 ]
  •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比较与选择——以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为基础

    赵排风;

    近年,中央和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高度关注,各地方政府在探索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但都为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提供了借鉴。

    2007年05期 No.9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11 ]
  • 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郭会霞;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有效整合,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缺乏组织和制度保证,忽略了定性方法在财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现金流量指标在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变量的选择中运用较少,警示功能单一。为此,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快构建起科学有效的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2007年05期 No.91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25 ]
  • 关于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CEG)的战略思考

    杨旭峰;

    充分认识CEG作用并实施与品牌战略相关的各项策略,是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我们应通过加强宣传、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市场开发策略以及有效的经营策略推动CEG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4 ]
  • 降低代理成本——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的效率原则

    张付成;

    基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目标偏差、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及"搭便车"等代理人问题的存在,代理成本就无法避免。公司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代理成本问题而出现的,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必须以效率为原则,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及监督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以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平衡。

    2007年05期 No.91 67-6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5 ]
  • 经济增加值(EVA)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优势——与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评估标准的比较

    赵建华;

    以经济增加值(即EVA)为标准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在国内已经受到国资委和经济界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将逐步推广。通过用EVA和自由现金流量对同一企业的价值进行计算和对比,更能显示出以EVA为评估标准所具有的简明、科学、有效等突出优点。

    2007年05期 No.91 69-70+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223 ]

法学研究

  • 刑法与文化简论

    李永升;

    刑法与文化的联系来自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对刑法的冲击与洗礼,由于文化对刑事立法与司法均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刑法与文化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其他领域的文化研究似乎还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对于刑法文化的研究尚嫌不足。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部刑法的制定都不可能不受特定时代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考察任何一部法律时,都不能不用文化的因素对其进行一番审视。刑法文化的主要特性是趋同性、变异性和继承性。

    2007年05期 No.91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7 ]
  • 论商业贿赂犯罪及其刑事法规制

    冯殿美;李璐;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商业贿赂的危害性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它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和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并且成为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在当前运用民事、行政法律手段和措施不足以遏制商业贿赂的情形下,有必要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商业贿赂行为动用刑罚。反商业贿赂不应是"运动式"治理,应当对现有的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刑法规范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2007年05期 No.91 75-7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5 ]
  • 论司法能动与司法节制——关于政府干预之司法审查的司法理念分析

    李培才;

    作为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政府干预虽然在法律上具有先定力,但不具有终局性的法律效力,因此,法院对政府干预进行司法审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法院在对政府干预进行司法审查的过程中,应当秉承何种审查标准和审查态度。这构成法院司法审查的司法理念。在一般意义上,关于政府干预的形式合法性问题的司法审查,被认为是法院固有的权力,但对于政府干预的实质合法性问题的司法审查,法院存在两种明显对立的态度,并由此形成司法能动主义和司法节制主义两种司法理念。

    2007年05期 No.9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2 ]
  • 我国个人信用与破产免责

    邢培泉;

    自然人破产未被我国企业破产法承认,作为自然人破产法最具基础和核心功能的破产免责制度也未被采纳适用。适用破产免责制度并非只关系到破产法这一单独部门法的制定,还涉及经济学、法学中有关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的问题。构建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是适用破产免责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个人信用状况不佳、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适用自然人破产法、适用破产免责制度的时机不成熟。因此,我们应加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为破产免责的适用创造条件。

    2007年05期 No.91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71 ]
  • WTO保险服务贸易法制框架内我国保险监管的完善

    赵莉;

    保险服务贸易是国际金融服务市场中行业规模和经济影响较大的服务行业之一,也是我国在WTO服务贸易协议中承诺开放程度最高的服务行业。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应采取措施建立相关法律制度、遵守透明度原则、完善监督方法,以履行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

    2007年05期 No.91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0 ]
  • 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制度的构建——以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考察为基础

    魏继华;

    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弱势群体法律保障问题的研究仅仅从某一方面提出一些设想或对策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解决我国弱势群体问题法律保障的原理,解决弱势群体法律保障的制度取向。为此,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制度应采用政策性平衡方式,并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制度。

    2007年05期 No.91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3 ]
  • 对我国地理名称商业化使用引发纠纷的法律思考

    刘慧;

    因地理名称商业化使用引发的纠纷折射出我国法律对地理名称商业化使用规制存在的缺陷,纠纷的根源在于法律制度设计的缺陷,只有借鉴国外有关地理名称商业化使用制度设计的成功经验,吸收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学者的研究成果,完善我国地理名称商业化使用立法,才能发挥承载着人文或自然因素所拥有的盛名和美誉的那部分地理名称在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产品出口方面的作用。

    2007年05期 No.91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7 ]
  • 美国专利保护趋势研究

    高金旺;

    历史地看,美国专利保护结束了宽松保护时期。这种趋势一方面是基于美国国内中小企业业已充分吸收上世纪爆发性技术成就并得到充分发展,专利已成为中小企业冲破市场准入门槛、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它们与大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形成保护需求合流,另一方面,跨国资本需要进一步形成搜刮不公平高额垄断利润与收取专利许可费用的国际专利保护平台。

    2007年05期 No.91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9 ]
  • 国际恢复性司法研究综述

    吕瑞萍;

    当代恢复性司法研究以程序和正义为主导,强调恢复由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并采用协调、协商的方式及补偿道歉的方法化解双方的矛盾,修复被破坏的人际关系。恢复性的实践主要集中在少年司法领域,具体通过增加警方、检方和法院自由裁量权的方式实现。当然,作为一项司法改革,迫切需要国家为其适用创造条件,并在立法、量刑上提供合法基础。

    2007年05期 No.91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57 ]
  • 我国计算机犯罪刑法完善之构想

    刘秋香;

    我国在目前的刑事法律中对计算机犯罪做了相应的规定,但这些规定还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不能完全适应打击计算机犯罪的现实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通过增加计算机犯罪若干新罪名、科学设置计算机犯罪的行为方式等手段予以完善。

    2007年05期 No.9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5 ]
  • 侦查讯问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知情权的完善

    张桂霞;

    侦查讯问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知情权是实现犯罪嫌疑人基本诉讼权利、维护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重要保证。知情权的实现与权利告知制度密切相关,要完善侦查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知情权,就必须科学构建权利告知制度。

    2007年05期 No.91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96 ]
  • 法律文书的共性与个性

    马明利;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法律文书写作呈现出格式化、公式化风格,法律文书的共性特征成为法律文书的突出特征,文书写作普遍缺少个性,这与司法改革的内在需求不相符。一份好的法律文书应该是一份显示司法公正、有理有据、形象生动的公告书,它不仅具有规范的格式、特定的写作事项、完备的内容等共性的特征,同时也要具备丰富多彩的个性特色。因此,体现法律文书的个性化是法律文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保障机制,以提高法律文书写作的个性化风格。

    2007年05期 No.91 105-1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0 ]

政治学研究

  • 伦理视野中的政党

    王锋;高兆明;

    从社会伦理的视野来考察政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就会得到不同于以往的看法。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现代社会中,政党是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现代多元社会公民的自组织形式。在现代社会里,政党为争夺公共权力在宪政框架下的社会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2007年05期 No.91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2 ]
  • 从法学视角看社会和谐之路

    姬朝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应通过民主方式,将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为人民权利的行使、人民意志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通过积极发挥法的规范作用,促进依法办事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通过发挥法的社会作用,提高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和谐社会建设对社会主义法的形成和实现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我们必须注重发挥法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实行依法治国方略。

    2007年05期 No.91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0 ]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领导人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历程

    张立慧;

    胡锦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领导人一直延续着和谐世界的战略思维。毛泽东构建和谐世界的思路主要是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平等友好关系。邓小平主要思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主张要树立新安全观,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承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构建各种制度和文明兼容并蓄、各国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2007年05期 No.91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7 ]
  • 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看政治文化创新

    王会玲;

    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看,政治系统必须自觉推进政治文化创新:把社会公正作为政治系统的核心价值,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选择力,着力培育公共精神,不断培育理性的公民文化,积极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主动吸纳借鉴世界政治发展中的先进政治文化资源,发挥政治文化的社会凝聚和整合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

    2007年05期 No.91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1 ]
  • 政府职能界定与政府职能转变

    刘光军;

    在对政府职能概念及政府职能分类的简要回溯基础上,分析了政府职能动态性、职责与功能的合一性、实施的合作性等特点,强调了在社会成为政府职能的合法性基础的情况下,政府职能的价值本位必然应当是为社会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和必然趋势,我们要立足我国实际情况,以科学化、民主化管理方式作为政府职能运行方式的价值取向,在改革中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2007年05期 No.91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386 ]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人为本研究若干问题综述

    李鸿才;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后,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成为各界特别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梳理和归纳关于以人为本含义的界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等主要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对以人为本的深入研讨。

    2007年05期 No.91 123-125+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5 ]
  • 浅析领导工作中的“无为”——以老子的“无为”治国思想为视角

    马书臣;

    老子"无为"思想的主旨在于"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为方法和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无为"与"有为"具有高度相关性和辩证统一性,体现为领导过程中的"无为而治"。历史上传统文化之间的融通与现实中社会实践的融通,是老子"无为"思想经久不衰、放射光彩的写照。从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的角度践行"无为而治"思想,要求当代领导者必须树立亲民为民思想、遵循与时俱进路线、坚持柔弱制胜原则、崇尚不言之教信条。

    2007年05期 No.9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8 ]
  •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

    徐宗华;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有社会、自然、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与自然的协调互动,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自然、社会和人,每个因素自身内部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社会领域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然系统自身全面协调发展,人在生理、心理、思想、行为、生活等各方面健康、有序、协调、稳定、连续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129-13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0 ]
  • 科学规划、综合整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张昌良;

    搞好乡村规划和综合整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划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思路,遵循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基本方针,奉行依法规办事的基本理念。通过努力奋斗,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宏伟目标。

    2007年05期 No.91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9 ]

文化学研究

  • 全球交往实践中的东亚文化价值观

    孙伟平;

    东亚文化价值观是东亚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信念、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型东亚文化价值观的创建及其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东亚区域的自我整合、调整来进行。东亚社会必须作为"主体",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互动中,通过宽容、民主的协商、对话和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普遍价值的建设。

    2007年05期 No.91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5 ]
  • 肤觉—躯体的审美力度感

    赵之昂;

    躯体是当今哲学美学界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力度感则是肤觉—躯体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肤觉的视觉化,肤觉—躯体经验的力度感与视觉结合起来,形成肤视力度感。肤视力度感的审美选择遵循由沉重向轻盈快感和无觉快感发展的趋向。无觉快感是肤觉—躯体美感的最高层次,无觉的躯体自动和无思是当今意识为生产方式下的人类的审美选择。

    2007年05期 No.91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1 ]
  • 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付晓丽;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正是这种统一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外部条件,并且造就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两次机遇。两种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层面的现代转型。这三个层面文化转型的逻辑是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

    2007年05期 No.91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7 ]
  • 从《通典》看杜佑的编辑思想

    骆玉安;

    杜佑编辑的《通典》不仅汇集了唐以前数千年间的典章制度,而且反映出他丰富的编辑思想:他提出"将施有政"、"经邦致用",强调编辑工作要积极反映时代精神,为政治服务;此外,他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坚持进化与发展的编辑观念,不信怪异、勇于疑古、善于求实的编辑态度,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2007年05期 No.91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2 ]
  • 论中国画的本质特性

    林伟;

    中国画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艺术生命力来自区别于其他绘画的独特的本质特征。中国画具有客体的科学性服从于主体的艺术性,画面容纳丰富的文化形式,诗、书、画、印四者结合,意境远远超出画面本身等特征。

    2007年05期 No.91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6 ]
  • 中国民族唱法的个性风格及艺术表现——兼论民族唱法的教学方法

    张俊;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以民族唱法为主体,借鉴并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色。"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民族声乐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音色,体现民族个性风格等。

    2007年05期 No.91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0 ]

文学研究

  • 杜甫诗与关汉卿杂剧塑造的平民形象比较研究

    杨有山;

    杜甫诗和关汉卿杂剧都塑造出众多的平民形象。他们塑造的平民形象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异。杜甫在其塑造的平民形象中渗透了寒士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期的鲜明特征。关汉卿在其塑造的平民形象中渗透了市民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蜕变期的鲜明特征。

    2007年05期 No.91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7 ]
  • 汪曾祺与哈代作品借鉴绘画描写之比较

    张阿力;

    同为乡土地域小说家的汪曾祺和哈代,以他们的独特性想象和对绘画艺术技巧的借鉴构建了诗画般的乡土世界,拓展了文字的表现空间,使读者领悟到文学与绘画相得益彰的复合效果。相同的乡土想象和不同手法,在笔端却流露出别样的景致,暗含了作家人生体验、哲学素养所折射出的社会批评策略。

    2007年05期 No.91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9 ]
  • 出走与归来——20世纪家庭题材小说引发的伦理学思考

    丁富云;

    20世纪家庭题材小说反映了社会转型阶段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异状况。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的变动表明:中国家庭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纵向结构,逐渐变迁为以夫妻感情为基础的横向结构,家中的伦理关系逐渐由"主—客"关系向"主—主"关系转化。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动趋势,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07年05期 No.91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6 ]
  • 以人文主义情怀诠释悲剧的精神内涵——莎士比亚对曹禺的影响与曹禺的审美观照

    王素珍;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悲剧作品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客观现实产生的剧烈冲突。他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深受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他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将对人性的探索和关怀贯穿于每一部作品中,并且以莎士比亚式的诗化语言,抒发着人文主义的理想。

    2007年05期 No.91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5 ]

教育学研究

  •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

    耿耀敬;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34 ]
  • 网络环境下我国大学成长模式研究

    穆瑞杰;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3 ]
  • 网络教学中的大学英语教育

    袁金平;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3 ]
  • 网络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刘英爽;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5 ]
  • 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模式分析

    曾黎;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0 ]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张红薇;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45 ]
  • 从国家权力的性质、分配、组织看国家与教育的关系

    崔士民;

    从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从国家权力的性质、分配与组织,以及教育的发展史来看,国家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国家管理制度造就不同性质的教育;不同的权力分配方式直接影响教育的管理体制;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或权力组织,影响着教育立法、行政、司法政体。理清国家与教育的关系,有助于充分认识和凸显政府的教育职能。

    2007年05期 No.91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4 ]
  •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及教育救助研究

    胡春丽;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前农村的基础教育存在着经费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质量不高、教育致贫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采取措施,及时地对农村教育实施救助。

    2007年05期 No.91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45 ]
  • 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张彦君;

    个别化教学模式是在班级教学条件下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最佳的结合点。个别化教学通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发挥智力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自主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6 ]
  • 大学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黄迎乒;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大学生安全意识水平与安全技能层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找出河南省大学生在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上存在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水平不高,安全技能匮乏,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教育应进一步加强。

    2007年05期 No.91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302 ]
  • 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师角色探析

    徐晓芳;

    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应重新定位。结合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听说课教师应承担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心理协调者等多种角色。学校和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

    2007年05期 No.91 18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4 ]
  • 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的助推器

    关洁;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设计艺术提供了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数字化艺术作为现代美术教育手段在高校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使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必须重视数字化艺术,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007年05期 No.91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7 ]
  • 教师行动研究课程在教师发展中的实施与调查

    冯长甫;

    针对教师行动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实施和后效,调查分析了教师行动研究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实践的主要特征,认为教师行动研究对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反思教学实践,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07年05期 No.91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0 ]
  • 高校德育中的和谐理念

    毛新年;

    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列主义思想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发挥和谐理念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有助于高校德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传播学研究

  • 收视率:困境中的电视节目淘汰尺度

    郭克宏;

    收视率作为衡量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得到普遍认可后,对树立受众观念、提高节目品质、加强节目创新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过分追求收视率有可能造成媒体责任降低、部分群体"边缘化"等负面影响。我国电视媒体应采取措施规避收视率引发的负效应。

    2007年05期 No.91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6 ]
  • 泛传播环境与图书馆建设

    郭艳秋;

    互联网的兴起,迎来了一个以网络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泛传播时代。泛传播的信息环境从传播层级、传播介质及传播受众等方面对图书馆产生了强烈冲击和深刻影响。泛传播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应该从加强资源建设和服务创新两个层面着手,一方面应加大资源的挖掘、开发、整合与利用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服务创新的脚步,以人为本,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能力,进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7 ]
  •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建立

    王月银;

    为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许多高校实施了合并。面对合并后的图书馆,建设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已势在必行。要在兼顾各个分校图书馆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构建新的规章制度。

    2007年05期 No.91 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8 ]

决策参考

  • 生态城市规划的程序性制度设计

    朱春玉;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法》主要是设定规划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政机构的职权内容和范围,而对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公开程序和审批程序几乎没有涉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今天,我国的经济组织日益多元化,城市规划所涉及的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传统的以实体性规定为主的城市规划法就难以解决新的矛盾与冲突。为了使生态城市规划做到科学与合理,就必须为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公开与审批建立一套严格的程序。

    2007年05期 No.91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1 ]
  • 资源环境约束下河南省企业发展模式转型问题研究

    张富禄;

    经济要转型,企业是主体。企业发展模式转型是整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成败的关键。当前河南省企业发展面临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从理论上看,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河南省企业发展模式需要从企业竞争力来源、企业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方式等六个方面进行转变。

    2007年05期 No.91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0 ]
  • 河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

    胡华敏;

    论述了河南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分析了就业结构"非农化"变动的情况及特征,说明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联动发展过程的相关性,预测了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转移发展的趋势。

    2007年05期 No.91 20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90 ]
  • 农村劳务输出带来的问题

    崔守航;

    劳务输出作为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劳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开发和利用,既实现了农民增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资金基础,从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但是,随着输出人员的增多,凸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劳务输出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带来的问题、空心村现象等,这些问题与现象和新农村的建设是极不和谐的。客观实际地认识和探讨这些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必然有利于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发展。

    2007年05期 No.91 20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0 ]

  • 投稿须知

    <正>《河南社会科学》是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93年10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213/C,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905X。

    2007年05期 No.9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