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会科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中国信仰的现代性问题——以国家公祭圣祖先贤为例

    李向平;

    近年,中国人关于国祭、公祭的争论,实际上是表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意义建构与意义冲突层面上的重大问题。对于传统圣祖实行国祭或公祭的关键,不在于祭典的操办及其国家形式,而是在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共同信仰的现代性构成,以及信仰构成的神圣资源、实践模式如何建构的问题。它们构成了以中国信仰认同为中心的现代性政治——文化方案。所以,国祭、公祭的争论焦点,进一步涉及的,是中国信仰的公私之辨,中国信仰与中国人的集体认同、社会认同甚至是政治认同的边界是否存在及如何建构等重大问题。国家公祭圣祖的现象,表达了中国当代信仰的差序格局、公私之辨及其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2009年02期 v.17;No.100 1-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258 ]
  • 论当代公祭的主体与仪式等问题

    田兆元;

    中国当代公祭是20世纪后期的一项文化活动,与古代祭祀有着密切联系。公祭是政府主导的祭祀活动。当代公祭存在仪式粗糙、对象单一、目的不纯等问题,但不宜压制地方的公祭热情。当代公祭应该引入敬仰自然、崇拜地方英雄等内容。地方要以建设文化圣地的态度,引导公祭活动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2009年02期 v.17;No.100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9 ]
  • 公祭:人类学的解读

    罗树杰;徐杰舜;

    在人类学看来,公祭具有多元性、地方性、族群性、社会性和政治性等特点。公祭的多元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达,公祭的地方性是地方性知识的一种凸现,公祭的族群性是族群认同的一个边界,公祭的社会性是社会控制的一个手段,公祭的政治性是一种文化权力的控制。因此,不可轻易否定公祭。但举行公祭必须慎之又慎,必须有理有利有节地举行,制定公祭的法律法规,严格公祭审批,使公祭能在法制的规范下进行,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能够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2009年02期 v.17;No.100 9-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4 ]
  • 政府、市场、民间组织关系视野下的公祭

    吴效群;杨凤岗;

    公祭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产生,是一种性质上不容易界定的社会活动。政府主导的公祭活动具有种种弊端和不便,最好的模式是民间组织主办,政府和市场配合。公民社会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公祭正好可以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实践。

    2009年02期 v.17;No.10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9 ]

民事执行检察与监督专题研究

  • 民事行政检察制度改革纵谈

    韩成军;

    <正>中国检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事行政检察是中国检察制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亮点之一。民事行政检察独立承担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监督职能,对维护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西方国家少有民行检察制度,加之民事行政检察起步晚,立法并不健全,导致每一次司法改革,民行检察都有存废之争、

    2009年02期 v.17;No.10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1 ]
  • 谈民事行政检察权的配置

    王鸿翼;

    <正>民事行政检察是当前司法机关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观点甚多。有的主张进一步细化和完备现行抗诉制度,使之具体化、可操作;有的主张法律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权,以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保护;有的倡导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支持起诉、督促起诉等工作,以保护国有

    2009年02期 v.17;No.100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90 ]
  •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理念、路径与规范

    宋朝武;

    <正>我国的民事执行实践,长期以来受到"执行难"和"执行乱"的困扰。"执行难"者,要言之即难于有效实现执行根据的内容;"执行乱"者,则有违法执行之意。在这两者长久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前提下,它们极易互为因果,进一步加剧民事执行的困窘局面。这不仅使当事人

    2009年02期 v.17;No.10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235 ]
  • 民事执行行为检察监督制度论——兼评新民事诉讼法执行救济程序

    冯仁强;谢梅英;

    <正>一、民事执行行为及其法律救济——民诉法修正案解读众所周知,关于民事执行行为救济,修订前的我国民事诉讼法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区分单纯执行行为与执行中的司法裁判行为①,也未针对性设置程序性救济和实体性救济两种不同的救济方式。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新增第二百

    2009年02期 v.17;No.100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08 ]
  • 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与法律监督的一体化

    田凯;

    <正>中国检察机关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行政公诉是否和法律监督在诉讼定位上存在矛盾,这是诸多人士关心的问题。事实上,现代意义的检察官最早扮演的角色是代表国家提起刑事公诉,但后来其公诉权已经逐渐发展到民事、行政领域。从诞生开始,检察官先天具有的法律监督性质

    2009年02期 v.17;No.10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5 ]

经济学研究

  • 新中国生产关系变迁与制度沿革:经验及其教训

    赵学清;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改造、"过渡"和改革三个阶段,终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新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和改革的历程证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成功的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是沉痛的教训;升华群众的创造是成功的经验,脱离群众,强制推行是沉痛的教训;循序渐进是成功的经验,突然变动是沉痛的教训;坚持生产力标准是成功的经验,坚持意识形态标准是沉痛的教训。总结新中国生产关系变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02期 v.17;No.10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0 ]
  • 农户信贷约束研究进展述评

    张正平;何广文;

    近年,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户信贷约束问题受到了学界关注,但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相当广泛的分歧。本文从农户信贷约束的内涵、原因、影响、类别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证文献,试图全面概括其研究进展,并在文末对既有的研究进行简要的评述,同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009年02期 v.17;No.100 44-49+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0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281 ]
  • 金融危机之“危”与“机”——基于全球产业链与功能耦合的视角

    吕乃基;

    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功能耦合及其失衡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锁定了中国相对落后的格局、被支配的地位以及被固化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还锁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遮蔽了更重要的社会结构转型动力。金融危机之"机"在于促使各国反思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在于原有全球产业链的解构,以及重建全球产业链乃至重建全球化。只有这样理解并把握金融危机之"机",才能化解危机之"危"。金融危机为中国重新设定发展道路提供了机会。

    2009年02期 v.17;No.100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9 ]
  • 城市化历史溯源与社会制度演进——以西方为例的研究及现代启示

    黄家骅;

    对产生于西欧的城市化历史溯源探微,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研究,展现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包括城市人口、城市居民、城市管理、城市精神等,并尝试从中揭示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构成的萌芽、产生、发展、成熟的历史进程,梳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演变脉络,从中获取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为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运动的理论与政策的借鉴。

    2009年02期 v.17;No.100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48 ]
  • 地区发展理论、文化因素与区域一体化——以欧盟为例的研究

    张生祥;

    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联合的超级国家联盟。在这一进程中,欧盟内原先的以民族—国家为行政单位的概念逐渐被地区所取代,地区发展也相应地成为衡量未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地区融合程度高低的首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欧盟地区发展理论的衍变、欧盟地区主义以及文化在欧盟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对未来欧盟地区发展的趋势加以阐述。

    2009年02期 v.17;No.100 61-6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3 ]

法学研究

  • 地方“人格化”、财政分权与央地关系

    苗连营;王圭宇;

    认识央地关系的问题,最为核心的就是厘清并承认中央与地方的各自利益,而这需要以财政分权为前提,并辅以转移支付的调控。依循财政联邦主义的进路,承认地方政府的"人格化"和"主体性",保障地方的"分殊利益",就必然要求中央与地方的契约性分权与财政分权,这种分权一方面增大并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政府能力",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得其所"从而能够各自调控最适合自己调控的事项,另一方面客观上也降低了中央政府的政治责任与政治风险,并促使地方政府变为有限(责任)政府,从而为法治政府的构建与宪政建设的推进奠定基础。

    2009年02期 v.17;No.100 66-7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469 ]
  • 地方公债、财政分权与宪政的实现

    王红建;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金融和经济形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地方政府的18万亿配套资金。但地方政府的钱从何来,则是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近来,地方公债问题再次被讨论并拟建立由国务院审批、财政部代为发行的地方公债制度。对于存在一定程度财政分权的中国来说,地方政府应享有发行地方公债的权力,基于立法保留原则的限制,该制度应由全国人大通过立法程序建立。事实上,地方公债和分税制是财政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其不但与中央、地方的权限划分有一定的渊源,也关乎我国宪政建设的进程。

    2009年02期 v.17;No.100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20 ]
  • 试论我国公益征收概念之界定

    周杏梅;

    在我国,公益征收既不同于行政征收,又有别于公益征用。公益征收的范围不应仅限于财产所有权的剥夺,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权等用益物权和其他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的永久性剥夺,以及财产权的过度限制和行政行为附随效果给公民带来的损失也应纳入征收的范围并给予补偿。据此,公益征收应包括三类:一是国家对财产权的永久性剥夺,为狭义公益征收;二是财产权过度限制,为公益限制;三是公权力附随效果带来的损害,为事实征收。

    2009年02期 v.17;No.10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9 ]
  • 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几个疑难问题探讨

    田立文;夏汉清;

    尽管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毒品犯罪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审判实践中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且犯罪的手段具有多样性、隐蔽性和智能化的特点,集团化、职业化和武装制毒、贩毒也呈现猖獗势头,这既增加了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增加了审理毒品犯罪的难度。其中,审理毒品案件时对行为人主观上"明知"的认定问题,毒品再犯问题,居间介绍毒品犯罪问题,毒品犯罪案件中特情引诱犯罪的认定问题,毒品犯罪死刑适用问题是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的重点疑难问题。

    2009年02期 v.17;No.10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24 ]
  • 刑事诉讼中应当确立“证据标准”概念

    李小平;张礼萍;

    刑事诉讼理论中,"证据标准"与证明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所应达到的要求或程度;刑事诉讼的证据标准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运用证据作为定案依据时所应达到的要求或程度。区分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和证据标准一是为了在理论上予以澄清,二是为了在实践中予以正确运用。

    2009年02期 v.17;No.100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14 ]
  • 作为刑法免责事由的正当化行为的过当

    魏宏斌;

    实施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都可能超过必要的限度。我国刑法对避险过当、防卫过当的规定与罪刑均衡的原则存在冲突,应当在我国刑法中建立免责的避险过当及防卫过当制度,补足合法的正当化行为与构成犯罪的正当化行为的过当之间的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部分。

    2009年02期 v.17;No.10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4 ]
  • 域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及预防制度构建

    魏丽丽;

    域名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客体,具有全球唯一性和绝对的排他性,与商标同具有标志作用,而且蕴涵商业价值。目前,域名和商标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核准注册,由不同的法律法规调整,两种制度之间"缝隙"的存在使域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不可避免。对于权利冲突的法律救济,通常采取事前预防机制从源头上避免以及诉讼、仲裁等事后补救程序予以协调解决。域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预防制度构建包括设立域名注册续展申请制度、确立域名注册审查制度、规定商标权人的异议期限、合理限制商标权人的权力。

    2009年02期 v.17;No.100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53 ]
  • 法律规范结构的方法论意义研究

    周占生;

    法律规范结构既具有本体论意义,也具有最基本的方法论意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标准,法律规范通过内在要素及要素间的逻辑联系体现其标准意义。要素有二:其一指示规范的适用对象,为"对象标准";其二赋予规范对象相应的法效果,为"法效果标准"。二要素的逻辑联系是,如前者适用则后者也适用。而其方法论意义则表明,对象标准为法效果标准指示适用的对象和路径,司法者必须尊重并接受这种指引,方可正确达至个案裁判之目标。进一步讲,对象标准有"概念"和"类型"两种形态,由此又有概念思维与类型思维两种基本思维方式的区分。

    2009年02期 v.17;No.100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87 ]
  • 论法的正义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张琳;

    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之一,法应以正义的要求作为其追求目标,并将其确定为一套可操作的行为准则,给人们提供行为模式和标准;法通过设定公正解决冲突的规定和程序保障正义原则的实现。

    2009年02期 v.17;No.100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43 ]
  • 清末地方审判监督制度改革研究

    张庆锋;

    清末地方司法改革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特殊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其中的审判监督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较为有利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心理等条件下,清末地方审判监督制度在继承中国传统审判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国家司法审判制度的优点,形成了自身的特有内容。它改变了中国历代旧有司法审判监督体制,是中国传统审判监督制度的重大突破。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对于今天的司法改革也不无借鉴意义。

    2009年02期 v.17;No.100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5 ]
  • 构建裁判文书说理的激励机制及实现条件

    马明利;

    裁判文书的说理从属于以审判方式为核心的诉讼制度,是法律适用的集中展示,有什么样的制度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裁判文书,制度是影响裁判文书说理的根本原因。提高法官裁判文书说理的质量,确保法官裁判活动公正、高效、规范地进行,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说理激励机制,来约束或者激励法官的行为,有效地提高裁判文书的说服力。

    2009年02期 v.17;No.10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43 ]
  • 网上仲裁的法律问题研究

    马迁;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仲裁应运而生并有方兴未艾之势。然而,制约网上仲裁发展的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法律上的因素。本文首先介绍网上仲裁的概念与性质等基本问题,然后讨论影响网上仲裁发展的法律因素,着重论述网上仲裁的仲裁地的确定问题。

    2009年02期 v.17;No.100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01 ]
  • “区域”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法律问题研究

    张弛;

    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称"区域")遗传资源领域的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以及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国际法尚未明确"区域"遗传资源的法律地位,各国对该资源的利益归属持不同看法。我国应进一步强调国际海底管理局的作用,坚持长期与能力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009年02期 v.17;No.100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52 ]
  • 论现阶段我国外商投资法的修改与完善

    罗贤东;

    我国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虽然经过清理和修改,但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完善的方式:在立法体制方面,实行以资本本位为支点的单轨制立法、增强立法的科学性等;在法律内容方面,实行国民待遇、采取TRIMs协议未禁止的措施、修改与TRIMs协议不符的条款等。

    2009年02期 v.17;No.100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35 ]

政治学研究

  • 浅论本土化认知基础上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特征——一个政治学研究的范式

    周宇豪;

    "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动因。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呈现出了与苏联及东欧巨变完全不同的自身鲜明特征,它不仅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也对社会变迁、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在政治领域里,威权主义体制下的多元化是改革的主要成果和显著特征。对有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探讨应该建立在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基础上,这个认知基础就是必须区分东西方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民族主义在中国现代化改革过程中发挥了整合全社会所有力量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观。

    2009年02期 v.17;No.100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4 ]
  • 知识共同体方法及其局限性

    曹云华;周玉渊;

    知识共同体方法认为,知识共同体在不确定问题上具有权威优势,同时其成员具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因此,它能够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影响到一国的政治决策,共有的知识通过国家间的联系流散到其他国家,形成更大范围的共识,从而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但是知识共同体方法忽视了合作与冲突的联系,对影响国际合作的程度也没有做出清晰的界定,这导致其方法本身具有严重的缺陷。

    2009年02期 v.17;No.100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99 ]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研究

    丁世洁;

    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根本保障,也是政府部门进行改革的基本方向。在信息公开手段多样化的今天,政府信息公开应从人性化的理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地保障弱势群体的知情权,创新信息公开的服务方式。在建立政府门户网站、构建电子政府的过程中,也应本着人性化的原则,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体现以人为本、提供创新、全面贴身服务等服务理念。

    2009年02期 v.17;No.100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19 ]
  • 论邓小平的党内关怀思想

    贾岚;杨荣国;

    党内关怀思想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党内关怀思想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最高的理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而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进行关心、引导、激励、帮助、疏导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的理论渊源。毛泽东是党内关怀思想的创造人,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党内关怀思想:旗帜鲜明的政治关怀,语重心长的思想关怀,唯贤是用的人才关怀,求真务实的形象关怀,细致入微的物质和精神关怀。邓小平的党内关怀思想具有鲜明的党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制度性四大特色。

    2009年02期 v.17;No.100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0 ]
  • 我国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调查

    聂立清;

    认同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理解、认可、同意、接纳乃至欣赏、尊崇。它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过程。在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化、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社会多样化和个性特色化发展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少年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西化、形式化、边缘化、概念化、教条化、书本化、符号化等倾向,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和社会稳定、和谐社会构建、接班人培养带来了严重威胁。

    2009年02期 v.17;No.100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32 ]
  • 毛泽东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胡运锋;

    调查研究在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毛泽东认识中国国情的根本方法,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桥梁,也是毛泽东进行理论创造的基本途径。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告诉我们,为了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要坚持调查研究,不断实现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

    2009年02期 v.17;No.100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51 ]

社会学研究

  • 场域论视角下的高新技术园区自主创新路径探析

    纪德尚;吴俊;

    国内对自主创新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技术、经济等角度的探索与分析。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结合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将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统一起来的折中研究范式,可为研究高新技术园区自主创新开辟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从场域理论出发,尝试从提升园区创新资本、培育园区创新惯习、健全园区创新场域三个方面探求推动高新技术园区的自主创新的路径,同样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和创新意义。

    2009年02期 v.17;No.100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35 ]

文学研究

  • 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还原与德国文学思想

    张玉能;

    德国早期现象学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现象学方法的构建和运用。现象学方法的主要步骤在于,通过"悬搁"(加括号)和本质直观,达到本质还原,从而直接面向事物本身。运用这样的现象学方法来对待文学艺术作品,可以直接"回到文学艺术本身",以直觉方式把握文学艺术作品的本质意义,以实现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2009年02期 v.17;No.100 143-14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6 ]
  • 从“审悲”到“审乐”——论白居易的闲适美对中国审美理想的改变和影响

    杜学霞;

    中国唐代以前以悲为美,这种审美理想在白居易那里得到明显改变。白居易的生命观经历了从悲剧体验向喜剧体验的转变过程,他的美学思想也经历了从追求"审悲"向追求"审乐"的转变。白居易后期极力推崇具有"审乐"意识的闲适美,致使宋代以后"审乐"成为文人的重要审美理想和审美范畴。

    2009年02期 v.17;No.100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7 ]
  • 唐初氏族观念的转向与“唐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梁尔涛;

    贞观朝氏族观与文学观由同一个文臣学士集团在同一时间段内确立,二者的确立过程是一个交叉并进、相互激发、相辅相成的过程。贞观氏族观念与前朝相比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流露出浓厚的崇文倾向,这一转变直接导致各地文学家族的兴盛,刺激并促进了"唐代文学"观念的确立。贞观朝的文馆学士多来自南北不同类型的文学家族,是家族文学的庙堂代言人,他们的文学观念在相互碰撞中趋于统一,对于"唐代文学"观念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9年02期 v.17;No.100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9 ]
  • 林非的散文审美鉴赏批评理论观

    杜福磊;

    林非先生在散文审美鉴赏与批评的研究领域中,提出了系统全面而又精辟独到的理论思想,为散文的审美鉴赏与批评界定了尺度、依据、准绳、目标、方法和途径,阐释了散文"美文"的精义,提出并形成了系统的"散文审美鉴赏批评理论观"。

    2009年02期 v.17;No.100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1 ]
  • 人性与神性的交融——《心灵史》与《荆棘鸟》之比较

    张晓卉;

    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灵史》与《荆棘鸟》,在现实之此岸世界与宗教之彼岸世界的交叉地带,以其对于人性、人类命运的深切洞察以及对于宗教信仰和人的精神追求的深邃揭示,实现了人性和神性的交融,展示了作家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

    2009年02期 v.17;No.100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5 ]
  • 孀妇身份的心理折射——李清照《声声慢》作时及情感内涵论略

    王绪霞;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人们对它的创作时间和内容存在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声声慢》中作者无所皈依的心态是传统文化中丧偶女性的特有精神状态,也是文献所说李清照"流荡以终"境况的心理投射;作品中"秋夜梧桐雨"的意象组合来自长期的文化积淀,是用于丧偶者的典型意境,不可能在赵明诚生前使用;具有点题效果的"黑"字,更揭示出作者的孀居身份。这篇作品内容统一,主题明确,没有模糊、矛盾之处,是一个孀妇心态的典型写照。

    2009年02期 v.17;No.100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24 ]
  • 从社会背景看先秦论说文的产生

    邱渊;

    论说文是论述解说道理的文章。言语受到重视,言语权力下移,是先秦论说文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觉醒和"立言"思想的形成是先秦论说文体产生的文化背景。先秦时期人们将论说文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政治斗争也是论说文出现的一个直接动因。问答和辩难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因此,教育的发展也是先秦论说文繁荣的一个直接原因。

    2009年02期 v.17;No.100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0 ]
  • 打工文学:对于底层生活的关怀

    刘渝霞;

    打工文学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给广大读者展现的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性思考。打工文学的作者以其自身的打工经历和平民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空间,真实地反映了打工者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作为打工文学的代表,王十月的小说体现了对底层生活的关怀,展示了打工阶层的精神状态。

    2009年02期 v.17;No.100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2 ]

新媒体学研究

  • 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消费模式变革

    方雪琴;

    伴随着Web2.0的大背景,TV2.0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理念渐行渐近。"观众创造内容,观众分享内容,观众与观众互动"是TV2.0的核心理念。以IPTV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无限的选择,而且为他们展现了一个个性化的"电视超市"和"电视社区"。他们不再是"沙发上的土豆",而是"搜寻者、咨询者、浏览者、反馈者、对话者、交谈者"等诸多角色中的任何一个。电视与网络的融合,互联网的"前倾"特性将对传统电视"后仰"的消费模式产生强烈冲击。传统电视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新兴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特质,在和互联网的融合中尽快升级换代,实现思想观念、节目内容、广告策略等全方位的转变。

    2009年02期 v.17;No.100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30 ]
  • 论网络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态势与整合

    邢勇;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其在传播中呈现维模、适应、竞争、融合的文化态势,进而使得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在文化互动中相抗衡,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也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华文化只有抓住机遇,占领世界网络文化的阵地,利用网络这一新型传媒,才能得以整合并发扬光大。

    2009年02期 v.17;No.100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1 ]
  • 试论信息鸿沟及其消除对策

    张卫宁;

    信息鸿沟现象已不只是国家间或国家内部在信息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的使用、电子化服务方面差别的问题,它牵扯到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多寡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牵扯到国家或地区科技参与能力的强弱、经济的增长方式等更深层次方面的社会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构建中国消除信息鸿沟的机制:(1)政府的领导作用;(2)实施数字化战略;(3)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4)自主研发创新能力;(5)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6)知识教育和人才培养;(7)制度政策应向落后地区倾斜;(8)开展国际合作和国际信息立法;(9)降低信息服务费用;(10)发展公共图书及事业。

    2009年02期 v.17;No.100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96 ]

学术综述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关于精神动力研究述评

    戴钢书;岳鹏;

    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精神动力的研究逐步繁荣起来。由于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精神动力理论迎合了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当前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此,国内学者纷纷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着力解决当代社会精神动力的需要与缺失之间的突出矛盾。将国内学者们关于精神动力的内涵、价值、意义、结构等问题所作的研究进行简要述评以供学术讨论极有意义。

    2009年02期 v.17;No.100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9 ]
  • 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

    刘彦东;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理论经济学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学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如在所有制理论、计划与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发展理论、开放理论等方面的突破,并由此概括总结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核心价值观等奠基性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既是对我国改革与发展伟大实践的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了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新实践,并得到了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2009年02期 v.17;No.100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6 ]

教育学研究

  • 国内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

    徐振鲁;李艳;张玉安;能昌华;

    大学评价对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大学评价机构使用的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其整体结构及侧重点,并对其优点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初步探讨。

    2009年02期 v.17;No.100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39 ]
  • 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姜峰;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编制新的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经过对527名大学生的测试,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幸福感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虚拟情感、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家庭满意度、职业规划压力和爱情满意度等8个因素构成,其中爱情满意度又由爱情悲伤因子和爱情幸福因子构成。大学生幸福感量表共有43个题项。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的适用有一定范围。

    2009年02期 v.17;No.100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49 ]
  • 大学生越轨行为探析

    王志玲;

    大学生的越轨行为不但会对社会、学校、家庭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而且更会妨碍其自身健康成长。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可分为违反习俗的行为、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外在原因有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内在原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控制策略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2009年02期 v.17;No.100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84 ]
  • 论高校全面和谐德育

    王文鹏;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谐德育的建构是当代高校德育发展的价值新取向。为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由时时和谐德育、人人和谐德育、处处和谐德育组成的高校全面和谐德育模式的理念。

    2009年02期 v.17;No.100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1 ]
  • 基于组织生涯管理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研究

    王莉;

    存在于部分高校辅导员中的职业倦怠现象,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着不良影响。文章对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组织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缓解职业倦怠的高校组织生涯管理对策,包括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明确工作职责、设计合理考评和薪酬体系、给予人际支持、建立培训体系等组织支持措施。

    2009年02期 v.17;No.100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270 ]
  • 高校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发展

    孙利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具有课程意识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向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也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需要、内在渴求。增强课程意识已经成了高校教师完善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教师应做教材的支配者,在课程意识指导下求发展;应做反思型实践者,在课程意识监督下求发展;应做学生的知心人,在课程意识感染下求发展;应做同行的同路人,在课程意识鞭策下求发展。

    2009年02期 v.17;No.100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8 ]

决策参考

  • 基于泉州农运会探讨南阳农运会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魏真;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国家,每四年举办一次。2012年第七届农运会将在河南的南阳举办,南阳举办农运会将对当地的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是使区域整体形象有较大提升,二是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三是可使群众体育运动广泛普及,四是优良的文化得以传承。

    2009年02期 v.17;No.100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2 ]
  •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对策探析

    孙彩虹;

    我国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从策略上看,一直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战略模式。但是我们所面临的民间文化濒危状态依然十分严峻,民间文学艺术遗产一边在保护,一边则在急剧消失。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几乎没有法律约束的使用和开发,失去政府管理和疏导的无序竞争,形象工程对民间文化的冲击、对民风民俗的摧残,各种工艺、仪式赝品的喧嚣,使得这些古老文化基因的薪火相传已经难以为继。因此控制传统社区群体之外的人对民间文化的商业性使用,实现权利主体的利益分享权,以及在不破坏它们的传统和原生境的基础之上实现自我创新,在这之间如何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问题的关键。

    2009年02期 v.17;No.100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56 ]
  •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需求分析

    来卓;

    发展教育与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课题。特别是在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下,解决教育投入问题是关乎教育发展,乃至影响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极为重要的课题。通过对当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与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的供求矛盾进行分析,从增加投入和建立新的经费来源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2009年02期 v.17;No.100 212-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3 ]
  • 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与网上商店营销策略研究

    杜新丽;

    对影响网络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问卷设计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网上商店的营销策略提出一些建议。分析表明:在外部环境方面,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主要是通过朋友的介绍;在营销方面,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的种类主要是书籍、音像制品、服饰和化妆品等,卖家通过卖家信用和价格折扣吸引消费者;在心理因素方面,消费者购物的动机是购买方便和价格便宜。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对网上商店的经营提出灵活运用定价策略、精心规划网上商店内容和主力产品等建议,以便网上商店更好地发展。

    2009年02期 v.17;No.100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3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