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会科学

本刊特稿

  • 中国贡献:国际机制理论视域下的世界互联网大会

    余丽;赵秀赞;

    中国已经举办5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起到示范性作用。基于国际机制理论分析框架,率先探讨国际机制、世界互联网大会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内在逻辑,解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恰适性,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中国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是积极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机制创设的理性选择,增益"中国方案"传播力与号召力,搭建创设国际规则的平台和扩大共识,减少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合作交易成本,在多边合作的过程中保障全球网络空间的和平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世界互联网大会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需要从国家行为体、议题设置和行为方式3个层面着力,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做出更大贡献:巩固发展中国家成员比例,吸引更多发达国家与会,进一步提升会议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理分配机构大会、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三大会议间互补型关系,服务于现实空间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合作的诉求,进而增进议题设置的恰适性;创设常态化实体机构,保障执行力,进一步实现世界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

    2019年05期 v.27;No.205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84 ]

变革中的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关系专题研究

  • 主持人语

    孙发锋;

    <正>"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关系"是关于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的一个颇有分量的学术话题,也是任何关注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学者都不会忽视的重要学术论域。众所周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的产生始于改革开放。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体制改革为社会组织提供了作用空间和活动领域。换言之,政府让渡的职能空间是社会组织萌生的先决条件。中国社会组织产生的原初路径决定了国家-社会关系调整之于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9年05期 v.27;No.205 1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 从行政控制、行政治理到政治引领:国家推动社会组织发展40年

    王清;

    以控制与培育作为分类标准,提出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社会组织的策略经历了两次转型。在第一次转型过程中,作为国家代理人的地方政府是推动转型的主体。弱激励、强压力和强风险推动地方政府借助社会组织解决治理困境,社会组织发展策略从行政控制转型为行政治理。在第二次转型过程中,国家通过中央统筹,实现从行政治理到政治引领的转变。国家通过强制策略和互惠策略,实现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从行政控制、行政治理转型为政治引领,国家实现了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型。本文是对分类控制、行政吸纳、国家与社会双轴理论的修正和发展。

    2019年05期 v.27;No.205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1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272 ]
  • 依附换资源:我国社会组织的策略性生存方式

    孙发锋;

    在我国既定的制度环境下,社会组织普遍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困难和严峻的生存困局。"政府办社会组织"的路径依赖效应、政府掌控的资源较为丰裕、获取和使用政府资源的低成本倾向、社会组织的主动"嵌入"行为等原因导致我国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财政依赖倾向。社会组织在接受政府的资源支持时,也将本组织的自主控制权转移至政府部门。因此,社会组织的财政依赖与政府依附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联性。基于资源依赖而形成的强依附关系妨碍社会组织比较优势的发挥,催生社会组织官僚化,遏制社会组织活力,延缓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的步伐。所以,减少和杜绝"依附换资源"生存策略,是培育和壮大我国社会组织的必然要求。

    2019年05期 v.27;No.205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1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295 ]
  • 社会组织党建的制约因素及质量提升

    杨静娴;

    社会组织党建具有引领社会组织向正确方向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更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重要作用。当前制约社会组织党建的因素主要有:认识偏差以致社会组织党组织地位虚化、党建主体不明确致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运行不畅、党组织行政化导致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不能有效融合、工作方式僵化造成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缺乏活力、保障不足影响社会组织党建作用的发挥。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的质量,需要增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认同度、理顺管理体制、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切实为党建工作提供保障。

    2019年05期 v.27;No.205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36 ]

“新诗诗体创新及截句”专题研究

  • “新诗诗体创新及截句”专题研究

    <正>编者按: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在这次大会上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百位优秀人物中有两位小说家:"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蒋子龙、鼓舞亿万农

    2019年05期 v.27;No.205 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 现代诗:外形式的表征与体式——兼论“手枪体”与“截句体”

    陈仲义;

    现代新诗的外形式分两部分。大方面(大外形式)涉及体式(诗体),小方面(小外形式)涉及具体排列。现代新诗外形式的标识是分行,也是它的外形式"底线"。由于现代语境的巨大变迁,新诗难以完成"定行、定字、定顿、定称"的"四定"格律化建构,而更多从事宽泛性体式的建设。通过对近年流行的"手枪体"(又称汉诗十三行体)与"截句体"的剖解及评骘,再次重申现代诗体的格局:"以自由诗为主导的泛诗体联盟"。

    2019年05期 v.27;No.205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8 ]
  • 截句的诗体学意义

    王珂;

    截句是中国传统诗歌技巧的继承,是诗人们在"争价一句之奇"。台湾地区截句与百年新诗史上的小诗一脉相承又有差异,用的是现代诗体和现代汉语,抒发的是台湾现代人的情绪,记录的是现代生活,具有现代诗的生产传播方式。台湾地区强调这种诗体需要诗题和整体性,呈现出台湾诗人的主体意识及诗人的身份意识比大陆诗人更强烈。诗题可以呈现文本的独立性、文体的完整性、作者的主体性和文体的自觉性。制作截句的两种方式也有诗体学意义:一是断章(截句)取"义",截取最有意义的句子,突出诗的思想性。二是断章(截句)取"美",截取最有美感的句子,还造就了"空白美",突出了诗的艺术性。两种方式都提高了新诗的质量。

    2019年05期 v.27;No.205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3 ]

政治学研究

  • 新时代党内善治生态的建构理路与运作逻辑——以民主集中制的推进过程为切入点

    李娜;

    党内善治生态所要实现的党内成员间的整合性与一致性,以及整个党组织的现代化状态,有赖于党内各个政治主体间的自愿拥护、精诚团结以及对党组织政治权威的自觉认同。党内各政治生态主体是党内善治生态建构的能动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各个政治主体推进整个政治生态的均衡扩展。党内善治生态的建构即是充分民主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建设和执政党理性在本质上转化为党内群体的自我治理。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推动,才能在充分民主化条件下优化党内善治生态的建构。民主集中制对于党内善治生态的建构提供民主政治生活的原动力和突破口,善治生态为民主的运行提供了治理合法性的基础,良政为党内善治生态的建构搭建了民主诉求的平台。

    2019年05期 v.27;No.205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2 ]
  • 守望、融合与革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透视提升文化自信之路

    姜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文化自信滋养的丰厚沃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助推力。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要从传统文化之守望、融合与革新三个维度来完成。所谓守望,就是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境遇;所谓融合,就是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蕴藏、凝聚了优质的道德品质、构建了坚定的价值观;所谓革新,就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革要正确处理与马克思主义以及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要正确运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

    2019年05期 v.27;No.205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1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39 ]

经济学研究

  • 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的政策导向与战略着力点

    高月媚;朱显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差异明显,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新时代地区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不平衡特征,构建了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平衡性发展的逻辑理路和实践方向。把握了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各项任务,从区域政策和金融政策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和战略着力点,为党的十九大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019年05期 v.27;No.205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3 ]
  •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征、政治风险与应对策略

    吕超;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促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位列全球第二位,并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在投资地域和投资行业方面呈现出广泛但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另外,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地方企业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所占比重较大。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政治风险,集中表现为政府干预,没收、征用和国有化,政府违约、政策变动风险,恐怖主义活动、内乱和战争,民族主义风险等。因此,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合作,建立政治风险评估体系,企业应参加政治风险保险制度,实施本土化经营,做好媒体公关,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等。

    2019年05期 v.27;No.205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51 ]
  • 论高质量发展及中等收入阶段跨越——基于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分析

    白婧;

    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将会通过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活动的效率进而影响后发经济体创新能力主导模式的改变。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经济追赶的过程中利用技术后发优势选择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作为实现技术追赶与创新增长的重要渠道。成功跨越中等收入的经济体与尚且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体相比,关键在于实现了人力资本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型。未来,中国应加强高质量人力资本的积累,推动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此实现中等收入阶段的跨越。

    2019年05期 v.27;No.205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3 ]

法学研究

  • 国际法视角下驱逐出境的去刑罚化

    黄风;杜少尉;

    刑事驱逐出境面临着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救济的困境,不利于保障外国犯罪人之人权。国际法对驱逐出境行为的约束,已从最开始的意在限制国家驱逐权逐步走向以被驱逐者为中心的人权保护。国际法委员会近年也致力于编纂和发展出专门性的关于拟驱逐外国人人权保护的基本规则,以求在国际法层面更好地保护外国人之人权,这一"以被驱逐者人权为中心"的趋势必然要求驱逐出境的去刑罚化。故我国完全可以废止作为刑罚的驱逐出境,将实施犯罪作为可行政驱逐的原因之一,从而构建一个统一的行政驱逐出境制度。如此,不仅可以破解刑事驱逐出境遭受的救济困局,也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之要求,更利于我国在未来的移民管理中既保护国家利益亦保障外国入境人士之人权。

    2019年05期 v.27;No.205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7 ]
  • 网络平台犯罪的政策调适与刑法应对

    悦洋;魏东;

    网络平台商业模式在重塑全球商业格局的同时也催生出病毒式增长的平台犯罪,网络平台第三方责任犯罪的治理成为重要命题。域内外治理模式殊途同归,以政府的综合管制为主导力量,通过对平台的强力管控,挥舞起网络空间的权力之旗,同时寻求更为广泛的非法律解决模式。在我国法律解决模式的最后一道屏障——刑法中,刑法理念的冲突亟待调适,网络风险刑法在立法模式、功能体系、规范构造等方面的教义化进程也跟进不足。网络平台犯罪未来的刑法应对应当能动、理性和多元,对于典型犯罪,传统的刑法观念依然有效;对于个性显著的新型风险,应正确认识风险社会中"再造制度"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探索前置处罚、犯罪链条切断、非实行行为实行化、义务设置等关键问题的科学性,内在协调预防性刑法观与刑法的谦抑精神。以预防性刑法观为规制理念,我国刑法的立法模式还需作出重大调整,才能兼顾刑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回应社会发展要求。

    2019年05期 v.27;No.205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77 ]

社会学研究

  • 征地农转非群体市民化社会距离研究

    王慧博;玄文琳;李桑;

    征地农转非群体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是阻碍其市民化的实质原因,全面深入地对两群体间社会距离进行测量和分析对了解与解决征地农转非群体城市融入问题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基于实际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距离的指标体系,分别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说明了征地农转非群体与市民间社会距离存在的基本特征,接着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阐明了影响社会距离的主要因素及征地农转非群体社会融入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最后结合社会学理论剖析问题产生根源,探讨缩小征地农转非群体与市民间社会距离,促进征地农转非群体城市化融入的可行路径。

    2019年05期 v.27;No.205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4 ]
  • 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中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路

    田闻笛;

    受中国城乡二元分治格局、渐进性改革策略以及政策治理方式的深刻影响,城乡医保改革建制之初就呈现体制性、试验性、层级性"碎片化"表征。广受诟病的城乡医保"碎片化"制度于新世纪初由地方自发探索整合,但囿于整合城乡医保具有明显的要素选择性,城乡医保管理、经办、参保及筹资、待遇支付等各环节制度进一步分化,带来城乡医保制度"再碎片化"的意外结果。为此,急需运用系统性、整体性、战略性思维对城乡医保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使其真正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福祉需要。

    2019年05期 v.27;No.205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1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66 ]

文学研究

  • 意象诗漫议

    唐朝;

    古今中外意象诗表明,意象诗是诗歌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意象和意境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又有不同的属性和融合关系,二者是有机的共存互补关系,意境的艺术生命是意象诗的魅力所在。意象诗的创作有其自身的诗学原理,有一定的艺术技巧;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技巧,对认识和研究意象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9年05期 v.27;No.205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显隐并存:交游诗文产生方式及其影响——以赵怀玉与张惠言交游诗文考察为例

    蓝士英;

    文人交游诗文历来备受关注,然其有显有隐。以赵怀玉与张惠言的交游诗文而论,两位常州精英之间既有显性的直接交游诗文,也有因共同好友触发而创作的相同题材的隐性交游诗文。从交游诗文产生方式考察两人交游及其影响,可以发现,文人交游及其影响有时候可能梳理出较为清晰的脉络,更多则是像赵怀玉与张惠言这样,有交游,但未必那么密切;有影响,但未必那么明显。这才是文化生态应有的样子,开放包容,无形万状,相容相生,相映生辉,乾嘉常州文坛正是如此。同道友朋切磋共勉、砥砺风发,不为家法、门户所限,亦无年龄、地位之别,最终成就了乾嘉常州文学、学术的辉煌。

    2019年05期 v.27;No.205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9 ]

传播学研究

  • 想象、权力与博弈:好莱坞电影里中国女明星的表演轨迹

    牛琳;

    以不同时期好莱坞电影里中国女明星的银幕表演为文本,通过考察其构建背后的意义符号,一方面揭示出作为"自我"的好莱坞,以及其背后的西方社会如何看待作为想象中"他者"的中国,另一方面则可正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国电影的现状与世界电影格局的变化。

    2019年05期 v.27;No.205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6 ]

  • 中原学专题征文

    <正>中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地,在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数千年来,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沧桑传奇,也吸引了无数古圣先贤研究探索总结的目光,成就了一部部万古不朽的思想宝典,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中原甚至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发展史。中原学,是第一个以"中原"命名的学科研究,2016年由河南省社科联主席、研究员

    2019年05期 v.27;No.20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河南社会科学》投稿须知

    <正>《河南社会科学》杂志是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213/C,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905X。《河南社会科学》现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本刊的突出特点是关注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

    2019年05期 v.27;No.205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下载本期数据